年夜饭除了丰盛的菜肴,还得有一碗深汕好米饭
春节临近,年货采购季如期将至,饭除丰盛大米是肴还当之无愧的主角之一。好米源自好产区,碗深在大众印象中,汕好盐碱地土质贫瘠,米饭难以种出口感上佳的年夜大米。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却通过杂交水稻试验推广,饭除丰盛在临海盐碱地上种出了优质稻米。肴还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得出产的米粒纤长晶莹、烹煮鲜香可口,营养物质更为丰富,在品质上甚至可对标丝苗米、五常大米等国内名优米种。九游
颗粒分明的米饭。
2023年2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深圳水稻产业研究院)(下称“水稻研究院”)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揭牌。通过近一年的种植实践,试验稻田最终实现单季平均亩产1200斤,创下当地历史最高纪录。
水稻种植是深汕特别合作区主要的农业产业之一。目前,全区正通过杂交水稻试验这一契机,推动产学研全方位发展,打造粤东地区稻米产业新高地。
深汕特别合作区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图源:深汕视点
良种:亩产量创历史新高
由于毗邻大海,深汕特别合作区存在一定面积的盐碱地。这些土地含盐、含碱成分较高,实际利用率和作物产量远低于普通耕地,水稻种植更是一种奢望。水稻研究院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揭牌后,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开展耐盐耐碱作物研究与种植。
通过引入耐盐碱海水稻,并结合土壤情况进行适应性改良,深汕特别合作区民新村的盐碱地试验田传出了丰收喜讯,实现平均亩产300斤目标。据了解,由于在海边滩涂地生长,海水稻米粒呈现出淡淡胭脂红。生长环境之独特,赋予了该品种稻米丰富的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
盐碱地水稻。
盐碱地头育好米,普通田间产丰粮。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国强说,既要高产更得可口,这是团队在深汕开展水稻试验的初衷。“广东人对稻米口感要求高,我们的杂交水稻在口感上力求对标丝苗米、五常大米等品种。”
水美村坐落于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南部,这是一个农业种植历史悠久的自然村。山环水绕,这里有大面积成片田地,适合开展规模化的水稻种植试验。周国强表示,水美村土地平整,土壤条件对试验干扰较小,利于优质品种的培育。
为加快培育工作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水稻研究院在全区联合划定了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基地。其中,水美村试验田面积达到300亩。据了解,在去年两季水稻收割中,水美村试验田高产稻的平均亩产突破了1200斤。“过去,这里的亩产水平在600斤左右,如今直接实现了翻番。”水美村稻米基地负责人李远洋说,第一季稻米已通过乡村振兴驿站的渠道进行销售。
当地培育的“巨人稻”。图源:深汕视点
米香浓郁、口感细腻、冷后不回生,深汕稻米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同时,由于培育时间较短,这些水稻品种在抗倒伏、规模化等方面仍有欠缺。随着杂交水稻试验稳步推进,深汕稻米品质将更加稳定。
科研加持,让深汕大地呈现了别开生面的好“丰”景。水稻研究院揭牌近一年,已助力本地早造杂交水稻平均亩产增产50%以上。
造富:土地流转带动村民增收
千好万好,不如老乡说好。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水稻试验田,绝大部分是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向当地村民租用。这些土地,原先主要存在两种状态:一是碎片化种植香蕉、百香果等作物,增收水平差;二是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处于撂荒状态。
以水美村为例,当地试验田有共计300亩的土地。“以每亩地1000元租赁标准计算,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超过30万的收入。这样可以将村民从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到附近企业或者工厂上班。”李远洋表示,这些土地原先的培植条件差,大多无法直接进行播种。土地流转之后再进行平整、开发,对于村民而言更具性价比。
村民在收割成熟的稻米。图源:深汕视点
水稻试验田承包管理,不仅增加了租金收入、改善了土地状况,还解决了村子里的就业问题。在播种季及丰收季,水稻试验田需要不少人力参与,保证科研及收割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流转承包方雇用了当地村民帮忙,给予每人每天不低于200元的报酬。农忙时期一个月下来,人均能获得不低于5000元的收入。
未来,随着水稻良种培育成功、全面推广,当地村民还将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稻米致富梦,正在深汕大地茁壮生长。
发展:产学研培育稻米大产业
水稻良种实验在深汕特别合作区顺利开展,离不开水稻研究院专家团队的支持。据悉,研究院揭牌后,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唐文帮领衔的6人专家团队,进驻到各村田间地头,全面推动产学研在深汕特别合作区落地。
“过去一年实验成效显著,2024年,我们打算将常驻专家团队扩充为8人,并配置由20名专家组成的研发后备力量。”周国强说。他表示,待深汕杂交水稻培育成熟后,完全有机会填补华南地区超高产杂交水稻品种的空白。
除了顶尖专家团队,深汕的水稻试验田还吸引了在读研究生前来学习、实践。基于临海环境种植海水稻,是盐碱地高效利用课题的生动写照。周国强介绍,相关课题研究的师生曾到访基地,并看好“深汕系”耐盐碱良种辐射沿海乃至东南亚稻米主产区。
专家团队在进行科研作业。
为加快全产业链发展,深汕特别合作区最大化地发挥聚才引智效能,协调水稻研究院专家对企业的品牌打造、营销推广等疑难点建言献策,让深汕大米不仅长得俏,更能卖得好,逐渐成长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据悉,融汇了高产杂交水稻特色的研学活动,也正在谋划和筹备之中。集产学研功能为一体示范高地,这或许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稻米产业的最终答案。
生态环境佳,雨热条件好,这是深汕好米的底气。图源:深汕视点
【统筹】黄帼蓉 高永彬
【记者】陈相成
【来源】南方农村报
- ·我国首次探获海上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亿吨油田
- ·运动燃激情!梅州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在兴宁齐昌中学体育馆开幕
- ·2金4银13铜!梅州在这场省级大赛中创佳绩
- ·当柚子花遇到嘉应茶!今日,专家学者齐聚,“细品”梅州柚子花茶发展之路...
- ·错峰出行!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发布通关提示
- ·割禾完毕,莳田开启!梅州做大做强“米袋子”品牌
- ·助力梅州应急救灾!平安产险梅州中支捐赠一批防灾物资
- ·为期5天!他们到梅州基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贡献人才力量!
- ·我市再添10个“国字号”农产品
- ·梅州妹子陈清晨奥运小组赛首胜!教练称她有着客家人的韧性
- ·广东省联赛半决赛首回合:梅县球乡客场不敌珠海琴澳
- ·广东江苏明日竞争冠军!十四运五人制足球男子乙组半决赛结束
- ·《雅安市蒙顶山茶文化保护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召开
- ·2021年绿色食品宣传月(梅州站)活动启动!
- ·当柚子花遇到嘉应茶!今日,专家学者齐聚,“细品”梅州柚子花茶发展之路...
- ·核心指标全部通过考核!梅州市中医医院创建广东省普通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医院完成评审
- ·财政部:1—2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6255亿元
- ·数读2021年上半年梅州反腐成绩(一)
- ·梅州经济半年报|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6%!农业、工业、投资、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比第一季度提高
- ·24日起,梅州日报将推出奥运特刊!一起为中国代表团助威
- ·夏凤俭与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耿海波座谈
- ·最新!7月起,梅州市社保缴费标准有新调整!关乎你的钱袋子!
- ·为期5天!他们到梅州基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贡献人才力量!
- ·运动燃激情!梅州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在兴宁齐昌中学体育馆开幕
- ·注意!天全境内G318线2713KM+800M(小地名:火夹沟)实施交通管制
- ·梅州6处重大安全风险被挂牌警示!涉及这些企业...
- ·中方是否会解除日本水产品进口限制?外交部回应
- ·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倾听民声…梅州市工信局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宣传
- ·梅城少女乘坐网约车,竟遭遇司机“咸猪手”!民警提醒...
- ·鼓励支持非遗传承!梅州印发《梅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
- ·南沙客运港清明假期增开往来香港航班
- ·梅城少女乘坐网约车,竟遭遇司机“咸猪手”!民警提醒...
- ·今日,广州美术学院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落户“风眠故里”!
- ·新的里程碑!嘉元科技今日挂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 ·CBA南沙站精彩收官!基层工作者受邀观赛尽显南沙温度
- ·梅州印发2021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